新華網北京10月12日電 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
任命謝伏瞻為國家統計局局長,免去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職務;免去邱曉華的國家統計局局長職務。
相關文章:
涉嫌違紀邱曉華被審查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昨日說,有關部門在調查上海社保資金案中,發現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邱曉華涉嫌嚴重違紀,中央紀委正在對其進行審查。
李曉超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作上述表示的。李曉超并未透露邱曉華嚴重違紀的具體表現及中央紀委對其審查的進展情況。
新華社10月12日播發國務院任免,邱曉華的國家統計局局長職務被免去。
邱曉華上任局長不到7個月
1976年高中畢業後到農村插隊務農;1978年3月考進廈門大學;1996-1997年度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作高級訪問學者;1998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攻讀國際金融博士學位。
1982年2月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國家統計局工作,曆任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副處長、處長、副司長,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1997年任第八屆全國青聯委員、常委。
1998年9月到安徽任省長助理;1999年9月起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國家統計局黨組副書記,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等職。2006年3月,邱曉華被任命為國家統計局局長。10月12日,國務院免去邱曉華的國家統計局局長職務。
上電兩高層人士協助調查
S上電(600627)18日發布臨時公告稱,公司監事會主席徐偉因涉嫌個人違紀,正在協助調查。徐偉也是上電集團旗下公司上海電氣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與此同時,上電資産管理公司的投資管理部副部長程彥敏也被“雙規”。此前,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成明,以及原副總裁韓國璋,均因涉嫌嚴重違紀問題,接受調查。
17日,上海國際賽車場經營有限公司通報公司總經理郁知非4天前被上海市紀委傳召,協助調查有關上海腐敗案及上賽場運作中存在的違規操作事宜。同時,上海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前總裁王國雄被紀委部門叫去“協助調查”也得到确認。
最近,上海一批中等級别官員之所以頻頻被查,與紀檢部門對上海社保案調查的變化有關———國慶後,此前查辦上海社保案的中紀委留下部分工作人員,上海成立了新的偵辦領導小組。
邱曉華被查 “清水衙門”也要防腐
出任國家統計局局長職務才7個月、頻頻在媒體報道中“上鏡”的邱曉華,突然于10月12日被國務院免職。而今,邱被免職的原因已經公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10月19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證實,有關部門在調查上海社保資金案的過程中,發現時任國家統計局局長的邱曉華涉嫌嚴重違紀,中央紀委正在對其進行審查。(見新華網2006年10月19日電)
邱曉華被查處,再次彰顯了中央反腐的堅強信心。“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又一次得到驗證。
與大多數腐敗高官不同,邱曉華所在的國家統計局并非通常意義上的“實權部門”。統計部門隻是對各類社會、經濟、文化情況進行統計,并作出統計分析,既不管人,也不理财,是一個十足的“清水衙門”。那麼,屬于“清水衙門”的統計高官為何也會出事?
據媒體報道,邱曉華自1982年從廈門大學經濟學統計專業畢業後便進入國家統計局,先後任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副處長、處長、見習副司長、副司長,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副局長,直至任局黨組書記,今年3月被任為局長。在長達24年的時間裡,除出國留學和在安徽省短暫挂職省長助理外,邱曉華就沒離開過統計系統。就是這樣一個“老統計”,竟然與上海社保資金案有牽連,這多少會令人感到意外。但事實擺在眼前,“清水衙門”也會滋生腐敗。這再次說明,隻要是有公權力的地方就有可能發生腐敗。
以統計系統為例,雖然它并不掌握實權,但它手裡卻拿着官員的政績“成績單”。當地方政府官員想要在GDP上弄虛作假時,統計系統的作用就凸顯出來。在一些地方,“統計注水”已經是公開的秘密,這其中既有地方主官進行行政幹預的因素,也必然包涵着利益交換的成分。邱曉華涉入上海社保案說明,這種利益交換,已經由地方向中央部門滲透,其危害性值得警惕。
邱曉華被查處再次提醒我們,反腐敗不能留死角,對公權力要展開全方位監督,特别是要斬斷各公權力部門之間的利益交換。
邱曉華“雙規”之謎
專業過硬的學者型幹部,勞苦出身的青年才俊,執掌中國國家統計局帥印僅7個月,48歲的邱曉華仕途半路而夭———
“有關部門在調查上海社保資金案中,發現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邱曉華涉嫌嚴重違紀,中央紀委正在對其進行審查。”10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面對法新社記者的提問,公開解釋了7天前邱曉華突遭免職的真正原因。
“這一切發生得太突然了。”時至今日,邱曉華的同事中還是有人表示,不敢相信一個統計局這種清水衙門的學者型長官,會被牽扯進上海社保案。
有見地被破格提拔
從履曆上看,實難将邱曉華和上海直接聯系起來。1982年從廈門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就分配到國家統計局工作的他,除了1996年至1997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做訪問學者,1998年在安徽省做過一年省長助理外,基本未離開過國家統計局。
在統計局工作的24年間,他從綜合處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做到局長,邊工作邊完成經濟學博士學業,的确有過人之處。統計局一位和他共事多年的工作人員這樣評價邱曉華:學養好,專業過硬,對人溫和,隻有在争論學術問題時,才顯露尖銳的一面。
1988年,受通貨膨脹和全國“搶購風”的影響,中央決定對經濟進行全面整改。1991年11月,時值整改三年之際,《人民日報》整版刊登了邱曉華的《對三年治理整頓的反思與回顧》,他基于對整改三年間大量經濟數據與深入分析,在文中大膽提出:“治理整頓已經可以結束,留存的問題應在繼續深化改革中解決”。在此敏感時期提出這個建議,使中國經濟界為之震顫。最終邱曉華的意見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不到一個月,治理整頓宣告結束。
在此之前,他的意見已引起中央領導人的關注。1986年,當薄一波看到邱曉華的《從國情國力出發看我國經濟發展對策》一文時,當即表示“要與作者再好好探讨”。1988年,年僅30歲的他,被破格提升為綜合司見習副司長。
今年3月,邱曉華出任國家統計局局長時才48歲,是建國以來統計系統裡最年輕的副部級幹部。
親朋眼中的邱曉華1958年1月,邱曉華出生在福建甯化,這個地區至今還是農業地區,35萬人口中85%是農民。邱曉華的堂弟邱昆在接受采訪時回憶:邱是個苦孩子,6歲喪母,與姐姐和外婆一起生活。童年的邱曉華種過地、打過柴、養雞喂豬。業餘時間,唯一愛好就是讀書,寫得一手好文章。1976年,他插隊務農時還被鄉裡安排做文秘工作。
邱曉華的高中同學張清亮,還記得邱曉華對知識有着近乎“癫狂的渴望”。1978年,國家恢複高考,邱曉華順利考入廈門大學經濟系,據說他在大學裡的作業“做得像印刷品一樣幹淨整齊。”
1982年,和高中同學聶春榮完婚後,邱曉華拿着學校的分配文件,進入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工作。随後,聶春榮也被調入國家統計局。
邱曉華的勤奮敬業,在統計局上下有口皆碑。一位邱曉華的前同事說,他剛參加工作的前5年,綜合司辦公室的燈總要亮到半夜,大家都知道是邱曉華在看書。
國家統計局新聞處處長張英香,1990年調入國家統計局綜合司,曾和邱曉華同在一個30多人的大辦公室裡辦公。張英香回憶,有一天她接到一個電話問“九五”期間中國GDP和CPI的增長幅度。當她告訴對方要先查一下再給答案的時候,在旁邊工作的邱曉華頭也不擡地給出了10個數字。
邱曉華和妻子之間情深意切也讓人羨慕。1995年4月,邱曉華在其著作《中國經濟熱點追蹤》的前言裡寫道,“最後,我還要感謝我的愛人,對我工作和生活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不僅解除了我的後顧之憂,也對許多文稿提出過意見建議,并幫助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據悉,聶春榮在90年代末罹患免疫系統疾病———紅斑狼瘡,目前仍在接受治療。(據《鳳凰周刊》2006年第31期吳克/文)
附:
邱曉華簡介
出生年月:1958年1月27日
籍貫:福建
國家統計局
職位:前局長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
經曆
1976年高中畢業後到農村插隊務農; 1978年3月考進廈門大學經濟; 1996-1997年度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作高級訪問學者; 1998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攻讀國際金融博士學位; 1996年至1997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做訪問學者。 2003年7月任中